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博识 >  >  正文

看见文化的气韵和活力——走进之江文化中心

2023-08-30 09:03:09 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报道 8月29日,杭州钱塘江畔。好雨知时节。

这是期盼已久的日子——


【资料图】

上午,历时4年多时间建设,集聚着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的硕大文化能量场,在杭州亚运会前夕宣布启用。

这是眼前一亮的时刻——

下午,集以上五大文化配套设施于一体的之江文化中心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在这一天前,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门票已经预约一空;四馆围合的空地上,就着试喷的音乐喷泉,晚饭后的广场舞已经跳了起来……大家等不及想感受这一目前全国体量最大的省级公共文化集聚群,来刷新自己的文化体验。

从市中心车水马龙的高架下去,沿着钱塘江岸走上一程,便能遇到这一片风景:青灰色的砖墙,宛如烟雨江南;金属色起伏的屋顶,与远山连成一片……

“等了好几年,终于等到之江文化中心建成。相比建大商场、大超市,我们当然更喜欢‘文化中心’。中国的文化底蕴实在深呐……”一对老夫妇,撑着伞,踱步在之江文化中心中央的绿地公园。他们的家就在马路对面。4年来,他们眼见一片空地之上,一日一日缓缓搭建,成就了这一片风景。今天,他们终于可以来“验收”、来感受了。

时光如梭,时代变了。物质生活日益丰足的浙江人民,对精神高地的渴望日益迫切。眼前这片风景,不只是视觉的美而已。

在这里,我们邂逅厚重的历史。

上山遗址出土的一万年前的稻米、良渚遗址出土的五千年前的玉琮王、战国时期的越王者旨於睗剑……文物是文明的证据。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推出了《浙江一万年》通史展,还设置青瓷、海洋、宋韵、书画、名人等5个专题文化展,并策划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陈列》等9个功能拓展体验展,陈列各类文物4108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96件(套)。“浙东的‘十里红妆’太漂亮了”“原来金华浦江是‘万年上山,世界稻源’”……开馆当天,鱼贯而入的人群一边走,一边发出阵阵感叹。

在这里,我们遇见“活着”的非遗。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我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遗馆。仿古戏台上,将有58个浙江传统戏曲折子戏轮番上演;能容纳200人的传统艺术表演厅,将常态化展演传统音乐、舞蹈、体育、杂技……作为浙江传统记忆的活态展示和体验中心,非遗馆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布置展览、安排活动,以求生动诠释浙江非遗文化生态的完整样貌。

在这里,我们还嗅到了一代又一代浙人崇学尚学的气息。

浙江文学馆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文学馆。桐乡是茅盾故里。开馆当天,由浙江文学馆和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的“一个自觉的时代书写者——纪念茅盾先生《子夜》出版90周年特展”开展。在当年日军炮火轰炸中幸存下来的长篇小说《子夜》的手稿,被“请”了回来。这一刻,人们静静端详着一位文学巨匠对一字一句的斟酌与推敲,从中识别出一代文人的精神风骨、价值追求。

浙江,有的不只是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入藏的作家,超过60%是浙江作家,浙江当得起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半壁江山”。仿佛是历史的延续。从浙江文学馆往事中抽出脚步,走向相邻的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便会与一群爱读书的今人相逢。

从开阔大气的大厅拾级而上,二层儿童阅览区里,孩子们在书架搭建的迷宫中穿梭;四层的自习区足足2200平方米,不少读者正计划着明天就带着“装备”来这里备考、学习……在空间功能拓展之外,作为全国首家全面智慧化改造的省级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之江馆将率先利用视觉识别实现文献盘点,并设置国内最大的古籍影印本开架阅览区,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智慧服务。

与此同时,之江文化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场馆,还是一个致力于公共文化空间服务运营模式创新探索的文化综合体。

位于之江文化中心负一层的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内人头攒动、商铺密集。“之市”文化集市,年轻人贩售着精致、潮流的手作;“浙里食局”餐馆集聚浙江各地区的特色小吃;“不熟艺术”书店是主售潮流书籍的策展型艺术书店;“知江南”文创品牌旗舰店,把江南风景做成各类手信……

“没想到在这里转一圈,不仅能体验各种时尚潮玩,还能打卡整个浙江!”赶在大学开学前从山东来旅游的姑娘小沈误打误撞碰上之江文化中心启用。吃小吃,买文创,拍照片发微信朋友圈……一整个下午,她又逛馆,又购物,忙坏了双脚和眼睛。

一个新时代文化地标应该长成什么样子?

有历史的气场、文化的气韵、生活的气息、活力的气氛——对这一话题的想象,让之江文化中心在开启之日就给出了部分答案。

从京杭运河,到西湖,再到钱塘江畔,浙江大地文脉流淌,生生不息。在之江文化中心,我们看到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正在探索搭建更完善、现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丰盛群众的精神家园资源,正悄然积聚和涌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标签: